在日常生活中,我们可能很少留意到,心脏这个拳头大小的器官,正一刻不停地进行着收缩和舒张运动,维持着我们的生命。它跳动的每一下,都蕴含着中医对人体生命奥秘的深刻理解。
心脏有节奏地收缩和舒张,形成的搏动规律被称为心律。在中医理论里,这一规律与 “气” 的运行密不可分。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,心气就像是心脏跳动的 “指挥官”。心气充足时,心脏便能有条不紊地搏动,维持正常的心律,就如同江河中的水在平稳的水流推动下顺畅前行。然而,一旦心气不足,心脏搏动就会失去规律,出现心律不齐的情况,人们往往会感到心慌、心悸,这就好比水流失去了动力,变得紊乱无序。

一个心动周期,即心脏一次收缩加上相应的一次舒张所经历的时间,在中医眼中与阴阳平衡紧密相连。心脏收缩,将血液泵出,如同阳气的生发与推动;心脏舒张,接纳血液回流,则恰似阴气的收敛与滋养。阴阳协调,心动周期才能正常进行。若是阴阳失衡,比如阳虚无法有力地推动血液,或是阴虚不能充分滋养心脏,都会影响心动周期,进而干扰心脏的正常工作。这就像昼夜交替失常,会打乱万物的生长节奏一样,阴阳失调也会让心脏的跳动失去正常的 “节拍”。

心率指的是每分钟的心跳次数,正常成年人心率平均为每分钟 75 次左右,范围在 60 - 100 次。中医认为,心率的变化与人体的气血、脏腑功能息息相关。当气血充盈时,心脏搏动有力且频率稳定;而一旦气血亏虚,心脏为了满足身体的需求,可能会加快跳动,导致心率加快,此时人们可能会出现头晕、乏力等症状。此外,情志因素对心率的影响也不容小觑。中医讲 “七情致病”,过度的焦虑、愤怒等情绪,会使肝气郁结或上逆,进而影响心气,造成心率失常。比如,当我们在情绪激动时,常常能明显感觉到心跳加快,这就是情志扰动心气的表现。
心音是在心动周期中,心脏工作发出的声音,其中最常听到的是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。在中医看来,它们与心脏的功能状态和气血运行情况有关。第一心音低沉,标志着心室收缩开始,它的强弱反映了心气的盛衰。心气充足,第一心音就会沉稳有力;心气不足,第一心音则会显得微弱。第二心音清脆,意味着心室舒张开始,其正常与否与肺气的宣降相关。肺气正常宣降,能辅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,使第二心音清晰。而不常听到的第三、第四心音,若出现异常,从中医角度来看,多是体内存在痰饮、瘀血等病理因素,阻碍了气血的正常运行,影响了心脏功能,这往往提示身体可能存在健康隐患。

中医对心脏搏动的认识,从心律、心动周期到心率、心音,始终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。它注重从整体上调节气血、阴阳和脏腑功能,以维持心脏的正常工作。当我们出现心脏不适症状时,除了关注现代医学的各项指标,也可以从中医的角度进行调养。通过合理饮食、调节情志和中药调理等方式,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,守护我们的身体健康。